马来西亚会宁总会巡回拜访第十站-雪隆会甯公会5.6.2016
/0 Comments/in 活动讯息, 雪隆会宁公会会 /by yuhfeng马来西亚会宁总会巡回拜访及交流(第10站)雪隆会甯公会,以雪隆会甯公会会长黎志平为首配合理事会、青年团及妇女组理事出席迎接总会长胡桂华及嘉宾的莅临。
下午3时,在雪隆会宁公会礼堂举行了一场轻松且亲切的交流会,由副秘书长李伟康主持。这场交流的特点是简单又直接,虽不是以四会话进行,但感觉是“会宁一家亲”的欢聚,份外亲切。首先会长黎志平致欢迎词,他感谢总会长胡桂华率团访问与进行交流,希望总会能够多多指教。
总会长胡桂华在致词时表示,这次的交流主要是大家联络感情,不需拘束。
言谈间,大家反应热烈,彼此交换与分享己见,从中也计划总会未来的活动与其操作。
交流会于下午4:30宣布愉快结束,雪隆会宁公会以简单水果味招待大家,其中少不了会宁闻名的“枕头粽”,充满家乡浓情乡味。
总会巡回拜访第九站!文冬会宁同乡会!
/0 Comments/in 文冬会宁同乡会, 新闻与文告, 活动讯息, 资料库 /by usr808广宁话
/0 Comments/in 万里望会宁同乡会, 务边会宁同乡会, 古晋会宁同乡会, 吡叻会甯公会, 太平会甯会馆, 巴占会宁同乡会, 文冬会宁同乡会, 文德甲会宁会馆, 林梦会宁同乡会, 槟城会甯会馆, 民都鲁省会宁同乡会, 砂拉越会宁同乡会, 美里省会宁同乡会, 资料库, 金宝会甯同乡会, 雪隆会宁公会会, 马登巴冷会甯同乡会 /by yuhfeng广宁话:被称为“宁省话” 分为广宁白话与客家话
“广宁白话跟粤语差不多呀,感觉是音调不一样,我能听懂。”记者曾经听一位地道的广州人这样说。据相关资料记载,广宁白话与广州话一样,同属发祥于封川一带的粤语演变出来的方言,两者较为接近,所以广宁话被当地人称为“宁省话”。
广宁白话与广州话十分近似
一本由肇庆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郑国宗主编的《广宁白话定位注音词典》遍布广宁的各大书店。“出这本词典是为了一解在外游子的乡愁,也是为了保留一份方言的记忆文档,让它作为一种地方历史资料流传下去。”近日,记者拜访郑国宗时,他这样说道。
据《广宁文史》记载,广宁方言的形成,受到来自中原和江淮流域南迁移民的影响。迄今为止,广宁县各地居民的先祖,大多是宋朝以来从上述地域南迁的移民,这是广宁方言中包含较多中原和江淮流域古老语言的主要原因。
“千百年来,广宁人生活在比较封闭的山区,之前,广宁人去一次广州比现在出国还要难,外来语‘入侵’的机会少,广宁白话基本上保持了‘原汁原味’。改革开放后,广宁人去广州差不多像趁圩那么方便,与广州人交流少不了要说广宁话;广州人到广宁做生意、旅游,也跟广宁人讲广州话;而大多数广宁人外出珠三角打工,每天基本上都是讲广州话,时间长了,一些广宁话字词被同化了,潜移默化,所以就被本地人称为‘宁省话’,而广宁早在几百年前是属于现在的四会市,1559年建广宁县至今,现四会市石狗、黄田、地豆等镇也是说广宁白话。”郑国宗介绍说。
广宁话分广宁白话与客家话
记者了解到,广宁境内流行的方言有广宁白话和广宁客家话,但主要是广宁白话。“广宁客家人大部分直接或间接由梅州、惠州、粤东一带迁来。据近年不完全统计,现有18万至20万人说客家话,占全县总人数的30%至40%,主要集中在广宁的北部山区镇:北市、江屯、潭布、赤坑等乡镇。客家人说客家话多用于与乡邻交流,绝大多数也是会说广宁白话。”广宁县志办曾少伟主任说。
在《广宁白话定位注音词典》诠释中,广宁白话可分为9个声调。同是说广宁白话,相邻的南街镇与石涧镇的白话就不尽相同,诸如南街人叫“阿婆(奶奶)”读第三声,石涧人则读第一声。
广宁人讲话有些特点:一、把词中一个字读音拖长、提升声调就变成了完成句,诸如“吃饭”,读成“吃诶饭”(吃了饭);“冲凉”,读成“冲诶凉”(洗了澡)。二、在一些措词中加个“鬼”、“Q”字等以添加其词的分量,如“湿死”(顽劣),说成“湿鬼死”(更加顽劣);“假精”(自作聪明),说成“假Q精”(非常自作聪明)。